深入金融核心,扎實通識讀本:《1611》

2017 年,我曾將一本台日文化誌喻為「臺灣雜誌界的革命者」。

時隔五年,2022 年一月,市場上出現另一本嶄新刊物,值得這個美名。這次的焦點,文史成為根基,刊名即有年代感,選自人類史上第一座證券交易所開市的年份「1611 年」,襯托「金融」主題。

美好金融 LOGO 人的意像 / 大慶投顧雙月刊,圖源:1611 FB,作者合成

從大慶投顧雙月刊到《1611》

《1611》致力推廣金融常識,打破談錢傷感情的隔閡,用平易近人、新聞能見度高的真實案例,深入淺出地置入產業分析,將生硬的金融知識,化作淺顯易懂的解說。這樣一本雜誌,其實並非橫空出世,編輯群來自老牌證券商「大慶證券」內容團隊,今年初正式改名為「美好證券」。

大慶內部原本發行自有雙月刊,僅供擁有大慶帳戶的投資者閱讀,作為客戶服務的一部分。隨著改名與重塑風格,他們對外推出刊物《1611》,讓廣泛讀者都能享受專業報導,如傳道般向外普及金融概念。

Continue Reading

臺灣雜誌界的革命者:薰風

2016年末,一本籌備一稔的雜誌正式推出創刊號,甫上市,魅力旋即橫掃出版界、設計界、史學界。能使這三個領域同時擦亮鏡片一睹究竟,為飽和的雜誌市場注入如泉湧般的活力,《薰風》季刊的誕生,開創了這個全新的局面。

揭曉幕後藏鏡人

捷運行至西子灣站,沿著輕緩的手扶梯抵達地面,炙熱的陽光散落在港都每一處,拂面而來陣陣微風,像南國的夏季日常一樣。悠哉的周六午後,〈發報〉團隊[1]來到了一幢保留完好的日式老屋「書店喫茶一二三亭」,這座咖啡館緊鄰「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打從名稱,不難感受到濃濃的日本風情。拜訪這裡的目的,也是為了解開我們對「知日」雜誌《薰風》的種種好奇與謎題。

鹽埕區或整個高雄市區的文藝咖啡館眾多,何以選在「書店喫茶一二三亭」呢,原因令人驚艷,這間咖啡館的成立,以及關懷在地發展的「打狗文史再興會社」之集結,與《薰風》雜誌的幕後推手是同一位人物:姚銘偉先生。如今他雖已將「書店喫茶一二三亭」轉手給志同道合的夥伴,但在他經營本店的時候,結識了許多熱愛日式文化的朋友,包括操刀《薰風》雜誌整體視覺的葉忠宜設計師。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