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黎明破曉前,你願《Come Here》

有些電影拍攝續集,是因為第一部成功挑起觀眾味蕾,在市場上造成一大迴響,使得發行公司嗅到了商機,趕緊協調編導與演員們再續前緣,好在短期之內賺夠消費者的錢,此類操作模式好比《無間道》系列。而有些電影拍攝續集,不一定將商業考量設為首要條件,也未必會在一兩年間出現下段類似的故事,反倒是耗盡了多年光陰,待腳本精雕細琢後,才產出了足以銜接情節的作品,如此講究質量的經典案例,好比「The Before Trilogy」:《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愛在午夜希臘時》。

這三部曲前前後後花費了18年的製作時間,演員們跟隨劇中角色同步成長,從豔遇時的無比好奇到事業巔峰時的成熟穩重再轉變為中年時的俗務纏身。導演一貫採用對談的方式築起整系列電影,三部電影所牽涉的議題皆略有異同,但若要說最浪漫,且充滿綿綿情話的部分,那第一篇章《愛在黎明破曉時》就當之無愧了,Jesse & Celine透過暢談,情愫油然而生,兩人的話題雖天南地北,共鳴卻近在咫尺,有時激情四射,有時曖昧隱現。

Continue Reading

【女朋友。男朋友】中我的快樂時代

如果讓我揀選一部主流的臺灣電影當成自己的年度必回味電影,可以忍受相隔一段時間再觀賞,非但不會覺得煩膩,而且每次看都能得到新感想,那我會當機立斷地選擇《女朋友。男朋友》。市面上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業已多元豐富,網路上不乏探討電影裡對威權時期的刻畫,亦不乏有觀眾解讀三位主角的愛情關係。

《女朋友。男朋友》講述一段橫跨三十餘年的故事,電影泰半部分聚焦於主角們的年少歲月,青春時光的所作所為乃是電影重要的元素。我何以厚愛《女朋友。男朋友》,除了劇情發人深省之外,更重要一點是,這部電影的片頭取景自我就讀的國中,打從開場已經抓足我目光,看見演員們活蹦亂跳,齊心衝撞體制的樣貌,確實讓我想起我最輕狂卻最值得回憶的過往。

Continue Reading

悲歌到喜劇的精準跨界.雙子座的王菀之

十年前,有三位聲腺同屬甜美型的女歌手為香港樂壇注入新血:

第一位是當初如果簽對唱片公司,或許可以走上順遂演藝路途,如今已紅透半片天的衛蘭,可惜她將契約遞給了黎明旗下公司A Music,這個不太會宣傳藝人又缺乏續航力的地方,即便衛蘭曾有幾首琅琅上口的歌曲,但盤踞KTV金榜的光景猶如曇花一現。上個月,她轉往國際集團華納音樂發展,十年未能磨一劍,是時候離開舒適圈,讓更多樂迷聽見天籟之音了!

第二位是香港草根的代言人謝安琪,她的歌曲多半帶有濃厚的香港本土氣息,時常「聲」援社會議題,最深得我心的專輯為【你們的幸福】,其中有講述核能利弊的《臨崖勒馬》、探討貧富差距的《十二月二十》、諷刺怪獸家長的《溫室》等等。身為謝安琪的異地歌迷,雖然她發行了兩張國語專輯,用我熟悉的語言跟我溝通,但總覺得缺少了她唱粵語歌的感動。這位道地的香港天后,或許不應該為了迎合其他市場而抹煞原有的性格。近來,她和【殭屍】的導演麥浚龍合唱了一首以黑澤明電影【羅生門】為名的慢歌,除了令人更加期待麥浚龍的新碟之外,也再度讓人認為謝安琪還是最適合唱粵語歌——不妨將林俊傑寫給她的《跟著眼淚轉彎》相較來聽。

//

第三位是《我真的受傷了》的作曲人王菀之,歌曲的原唱為樂壇公認歌神張學友,他曾在演唱會上邀請王菀之伴奏並合唱這首悲涼至極的情歌,那一刻,唱到我心坎裡的不是張學友,而是王菀之。多少個失眠夜晚,一個人和一台筆電,當冰冷的機器播放起《我真的受傷了》,悶在狹小斗室裡暗自流淚的人是我,感受著王菀之純粹音樂的人也是我。因為獨處,鏡面映照出赤裸面孔,陽光下堅硬如鐵的外殼霎時變為傷痕累累的疲憊身軀,縱使有再多不願坦承面對的心境,都隨著旋律一一釋放了。

Continue Reading

從黃耀明《這麼遠那麼近》凝視張國榮【春光乍洩】

我著迷於一點一點不同色彩的光,這些光,有繽紛的,也有黯淡的,它們其中之一若缺少了,便不會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維多利亞港在漆黑時刻,由於人造光源的襯托,顯得格外炫目。還記得小時候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春光乍洩】的片段,整場的調性既幽暗又陰鬱,最燦爛的景只在車水馬龍流動的街。以前不理解電影的涵義,留住印象的即是王家衛鏡頭下影出的光。

或許是因為片名【春光乍洩】容易記取吧,好長一段日子,這四個字堆積於心裡深處,直至近年才再次回味了電影。終於明白導演為何選擇昏黃色作為首要佈景,原是透過光,間接表達了人物內心的情緒,些許無奈、看似空虛、無比墮落……人生每到了下一個階段,經歷和心智總會影響我們面對嶄新生活的態度,就算是舊時曾經遇到的人事物,用一副全新的眼鏡去觀賞,得到的啟發和結果也會不盡相同。王家衛的電影之所以撐得住歲月考驗,不會被時間洪流沖刷到銀河,就在於它們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角度來解讀,以【春光乍洩】為例:一個孩子看【春光乍洩】,也許被嚴謹的美術設計所吸引,想把電影放慢速度細心看過;一個青年看【春光乍洩】,也許糾結於情感苦澀的一面,認為愛情是世界上最難掌握的東西;一個社會人士看【春光乍洩】,也許發現當中濃厚的政治寓意,接著不禁感嘆。

Continue Reading

精采留最後,你知道【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的片尾曲演唱者是中文歌手嗎?

觀影提示:【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最後有隱藏片段的呀!

海報分別為美國版、臺灣版、香港版、日本版,右圖為不同風格的日本版。

「I will be BACK!」2015年赤炎夏日,總算迎來【魔鬼終結者】第五集啦!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除了將演員群換上有別於前幾集的影星之外,「片尾曲」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透過電影院環繞音響播出的片尾曲《Fighting Shadows》,由中文歌手 張靚穎 搭配美國嘻哈歌手 Big Sean ,可說是東方聲線混和西方音樂元素,為影史上前所未有的組合。

為什麼派拉蒙電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會選擇張靚穎?

近年來在影壇和樂壇皆有傳聞:凡是張靚穎獻唱的電影或電視劇,票房或收視率必定創新高,2008年上映的【畫皮】正是一例,主題曲《畫心》至今歷久不衰,優質程度如電影拍攝續集,都得請張靚穎再次詮釋以舊曲調為原型而改編的版本,她對歌曲的掌握度無人能比,精準唱出了契合電影氣氛的淒美感。

Continue Reading

叛逆,再正常不過了——維多莉亞

維多莉亞 / Victoria
導演:Sebastian Schipper
主演:Laia Costa、Frederick Lau、Franz Rogowski、Max Mauff、Burak Yigit
產地:德國
上映年度:2015年

前陣子看《最後的馬拉松》,劇情大致上以體育好手的人生故事為經,以探討德國療養院的利與弊為緯,勾勒出白叟先生活到老跑到老、願意付諸行動讓理想成真的「熱血」故事。今次看《維多莉亞》,電影依然在工藝設計精緻的德國取景,但熱血瘋狂的,是一個從西班牙獨自到柏林打工的少女Victoria,和她在酒吧外邂逅的四個「兄弟」。

第65屆柏林影展於二月中落幕,《維多莉亞》最終榮獲「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可謂實至名歸、貨真價實,片長共140分鐘,採「一鏡到底」拍攝手法,刷新了One Take影片的長度紀錄。除去了後製時期的剪輯作業,誠然挑戰了觀眾(至少我)看電影的習慣。一鏡到底雖然被貼上了「炫技」標籤,不過前製時期整體的調度和場面切換的路線規劃卻更是場考驗,看完《維多莉亞》後,讚嘆攝影師Sturla Brandth Grovlen的掌鏡功力,從凌晨到破曉,穿梭柏林大街小巷20多個地點,覓不得特別明顯之缺失。但這是把雙面刃,在不剪輯的情況下,電影理當無法做到簡練,一些全無劇情推進的部份讓電影冗長化,顯得拖泥帶水。

Continue Reading

造型團隊完美典範.Rachel McAdams

頒獎典禮過後,誰得了獎,誰成為了遺憾之選,或許並非媒體報導的焦點,電視新聞和平面報章雜誌記者爭先恐後採訪的,當屬四面八方的造型大師,翻開隔天的日報,編輯們花最多心思構想的、佔據全頁篇幅的,總是哪個明星被譽為紅毯第一帥,當晚第一美。從我對大型頒獎盛宴有印象以來,舒淇的打扮,似乎沒有一次是不得體的,髮型、妝容、首飾、服裝、配件、鞋靴,各個環節相互襯托,讓我誤認這些時尚設計只為她一人。

而在國外娛樂圈裡,我十分留意Rachel McAdams,不僅因為她參演的某些電影值得一看,她出席每項活動的穿著,都是經過造型團隊細心規劃的。平時很少關注花邊新聞的我,只要標題寫上了「Rachel McAdams」,無論內容多麼枯燥乏味,我都會點進去一字不漏地讀完,再看看她近期的模樣,「呀~用優雅大方來形容她,依然毫不違和!」

從網站E ONLINE整理了15張Rachel McAdams’ best looks(驚嘆!)

Continue Reading

無法阻止魚游泳——最後的馬拉松

最後的馬拉松 / Back on Track
導演:Kilian Riedhof
主演:Dieter Hallervorden、Tatja Seibt
產地:德國
上映年度:2015年

《最後的馬拉松》聽起來像是人在風燭殘年時,進行的最後一場比賽,由此可以想見,本片是一部以白髮老人為題的電影,講述曾經在墨爾本奧運摘下金牌的馬拉松好手,希望再戰跑場的故事。收到這部電影的觀賞消息時,我猶豫了半晌,因為勵志片向來較少被我填寫在清單裡,或許跟我本身非為樂觀主義者有關吧~

然而,將本片全然定義為勵志電影實在有失公平,它雖催淚也富含人生哲理,但導演在劇情方面賦予其他值得探討的議題,讓電影增添了幾分厚度。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