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未來的 10 Count》:走過倒社陰影,在失落人生中重振旗鼓

邁向未來的倒數10秒

集結木村拓哉、滿島光、內田有紀三大神級演員的日劇《邁向未來的 10 Count》,始於觀眾滿心期待,經過歹戲拖棚,收於草率結尾。這齣一度傳來腰斬風聲的日劇,若非幾位充滿個人魅力的演員們撐場,從第三集開始,我已萌生棄追的念頭。

唯獨有一個貫穿全戲的事件,讓我保持追劇的動力,那就是「總在關鍵時刻墜落人生懸崖的木村拓哉,如何面對青春歲月中,留下汗水與血淚、卻即將收攤的拳擊社?」

Continue Reading

關於高雄文化發展的一些想法

青春設計節、高雄市立美術館「太陽雨」、駁二藝術特區變得更好的幾點建議:

共同背景:皆為高雄在地的藝文活動或展覽空間。

共同發展策略建議:承上,特別強調「高雄」的原因在於,回顧臺灣社會發展脈絡,舉凡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資源一直有「重北輕南」的現象,相較於台北經費充足,台北以外的地區向來被當成外地,愈往南愈邊緣。高雄作為一座歷史相對短暫的城市,在近代日治開始進行顯著都市計畫,並因為天然良港的優勢,被打造成軍港及工業重鎮,戰後國府來台承接了這些規劃,使高雄成為重工業大城,在產業及人口結構組成上,理工(技術/工人)強盛而人文(藝術/文人)薄弱。

Continue Reading

從好好吃飯開始生活新提案

經營映画社的時候,時常勸人接觸相異類型的電影,認識一些以往沒有機會看見的導演作品,說著這些鼓勵人跨出第一步的話,捫心自問自己在其他狀況下又做到了多少,想來還真是慚愧——這正是指影視欣賞中「追劇」這項活動,許多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熱愛電影大於劇集,對時下當紅的影劇提不太起勁,想著要花上比看電影多幾倍的時間將一齣劇看畢,便打了退堂鼓。

然而,事有轉機,打從寒假閒來無事在家看了《四重奏》這齣佳評如潮的日劇後,就此迷上日劇中滿懷哲理的對話,以及環扣社會脈絡的文化展現,如此令人無法自拔的編劇風格,我想,大抵是因為我十分推崇日本人那份細膩的心思。

想完整看完一齣劇,只需點開第一集,倘若撐得過最初的一個鐘頭,手指就會不聽使喚地按下第二集,直到完結。功力深厚的腳本家,明白劇集起、承、轉、合應該如何安排,而「起」扮演了扣住人心的重要段落,劇中人物性格、空間特點、故事主軸都能在此時略知一二,甚至在細節處暗藏了伏筆,留待往後展現。

Continue Reading

因為年輕所以迷失

倒數兩個月就要進入全新一年,高雄的冬天總是姍姍來遲,想想自己來到南國大城已經兩年過去,捫心自問到底獲得了什麼,我仍支支吾吾答不出個所以然,但為何總要那麼勢利?活著,不盲目,不像殭屍就是福了吧。

我是個對過去懷著執念的人,但從未好好爬梳初上高中那段不務課業的日子(多的是追憶國中時期),近來有機會和朋友聊起早些年閱讀的文章和吸納的養分,回頭望著的同時,嘴角竟上揚著。當時的我十分自我中心,在教育體制內受盡了心理折磨,教我如何相信人都是無稽之談,鎮日活在自己的世界,上網探究未知的學術領域,也受到一些朋友影響,將憤怒的焦點轉到社會運動上。有人說,會關注社運或參與社運的人都是廢物青年,說到底,正是因為看不見遠方希望,因而站出來爭取權益。

Continue Reading

可是妳沒有兩顆心臟

「我的每一天應該要有36小時。」

「可是妳沒有兩顆心臟。」

可謂大智慧。記本年度金句之最。

簡單來說,即使有充足的時間,但沒有健康的身體也是無濟於事,這是老生常談了吧?但對於一個在兩年前被診斷出來心臟確實不像常人的我來說,可謂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什麼是因為壓力或焦慮而導致心臟不適,時常有遊走在生死邊界的感覺,心理的、生理的,亦然。

Continue Reading

New Open!

今年暑假,因為打工的緣故,認識了一位資深網站建置工程師,託他的福,我開啟了盼望已久的 WordPress 網誌,花了些時間整理舊文。大二之後,寫的每篇文章都會放在這裡,請各位舊雨新知不吝指教:)

IIris Chen
2016.09.11

這個日期,純屬巧合。

Continue Reading

寫給媽媽

我沒有很迷信節日,對我來說每天都應該是母親節,但看到整棟宿舍還亮著燈的房間寥寥無幾,難免有些感傷。這是我第一次沒有在家過母親節。

媽媽上星期南下高雄,和媽媽去鹽埕區吃豆花,媽媽嚐一口就認出那是古早味豆花,添加的原料不一樣。媽媽告訴我食物的內涵,傳統與現代的差異,經典口味為何令人念念不忘。她不喜歡速成的東西,我也是,我當然是受媽媽影響,我一直在尋找或者創造能被時光留住的事物。

Continue Reading

至少還有你

我的人生二分之一都有你,走過了多少輕狂的日子,多少空白的歲月。那年,你在對街遙望未來,我卻墮入黑暗的漩渦停滯不前,任無情車流呼嘯而過,輾碎我前進的動能。多感激你沒有切斷連結我們的橋樑,讓我盡情地道出我所有絮絮叨叨,如果我的負面情緒是顆炸彈,那麼你已起死回生千百回。後來,拜科技進步所賜,換了一套軟體延續我們的關係,從單方面的抱怨變成了互相傾聽煩惱,縱然已經多年不見,唯有雲端傳輸近況,但我想你我都很清楚,我們之間的介質,從來都不是任何社交媒體與通訊系統,是精心守護的愛。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