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設計節、高雄市立美術館「太陽雨」、駁二藝術特區變得更好的幾點建議:
共同背景:皆為高雄在地的藝文活動或展覽空間。
共同發展策略建議:承上,特別強調「高雄」的原因在於,回顧臺灣社會發展脈絡,舉凡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資源一直有「重北輕南」的現象,相較於台北經費充足,台北以外的地區向來被當成外地,愈往南愈邊緣。高雄作為一座歷史相對短暫的城市,在近代日治開始進行顯著都市計畫,並因為天然良港的優勢,被打造成軍港及工業重鎮,戰後國府來台承接了這些規劃,使高雄成為重工業大城,在產業及人口結構組成上,理工(技術/工人)強盛而人文(藝術/文人)薄弱。
因此在一、不受首都政權重視;二、新興城市;三、重工業主導產業的背景下,欲轉型為硬體與軟實力並濟的新高雄。首先,不是去脈絡化的從外部引進新潮文物,而是站在傳承的角度,思考以高雄為主體的創新與求變。再者,在全球都會日益趨向一致,消融特色的境況下,如何以高雄獨有的文史魅力吸引遊客,是當前必要挖掘及保存的功課。最後,在粗獷的鋼鐵風格中,導入細緻的精細美感,更加著重細節表現,有助高雄蛻變。
┃青春設計節
明確定位為南部設計系所畢業展,邀請高雄本地的設計團體製作主視覺,把資源集中投放在高雄。宣傳上,主打南臺灣規模最盛大的設計展,而非只是駁二某一時期的小展覽。網路宣傳、校園巡迴、名人推薦,這些扎實的功夫要下足。若大眾願意舟車勞頓前去台北看新一代,何不令他們認為高雄的青春設計節本身很有看頭,連台北的主流人士也背書。愈在地,讓然發現了自信,人潮自然湧入。
另一方面,在產業接軌上(畢業展的意義在於,是否可以讓學生順利開啟職涯),應該多招攬設計除外的廠商與企業,走出同溫層。設計本是十分跨領域的技術,執著在做出美的東西之外,也要將格局放在更宏觀的社會革新方面,使城市與國家進化成處處皆有美感和獨特文化的宜居地方。
┃高雄市立美術館「太陽雨」
相較於青春設計節或駁二藝術特區,美術館的商業意圖少了些,雖然行政法人化之後,有自負盈虧的責任和壓力。回到美術館設立的根本意義,讓市民參觀展覽,促進社會藝文教育的流動,提升民眾接受文化薰陶的公共機會。高雄的美術館與國家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應當在一西一東互相參照,前者主打靜態美術作品,後者則是動態音樂歌劇為主。兩者再去串聯電影館、圖書館、文化中心、流行音樂中心及各個民間企業(如誠品、台鋁、in89 電影院等),構成高雄市區完善的藝文版圖。這同時仰賴高雄的交通系統升級,公眾運輸設備如捷運、輕軌、公車、觀光巴士,以及公共停車場的互相配合。
「太陽雨」關切東南亞藝術,以議題來說冷門但重要,在推廣上已經有些難度。高雄因為漁業和拆船業等一、二級產業的關係,有不少東南亞移工聚集,他們的朋友親人開了各式各樣不同風味的餐廳,越南菜、泰國料理都在高雄很常見。從日常生活大眾會接觸到也好入門的餐廳著手宣傳,第一線面對民眾,是扎根之計。在臺灣新南向政策之下,或東南亞住民愈來愈多的情況中,我們有必要深入瞭解離我們相近卻又遠的國家們。
┃駁二藝術特區
鹽埕區是高雄發展較早的區域,歷史風情深厚,可舉辦定時的踏查之旅,規劃路線讓民眾參與步行,深度探究高雄過去發生的故事,這也可促進居民之間的聯繫,令更多人關心高雄。駁二的另一項特點在於,人們可以一邊感受海風吹拂,一邊穿梭各個倉庫。親海、港口、港灣,高雄與水密不可分,可以舉辦與水相關的活動,比方在鐵道園區那塊草地進行親子水火箭比賽,使用手作材料與再生水,一來可以拉近親子互動,再者也可讓炎熱的高雄夏季降降溫,很是過癮。
謝謝 2015-2019 年在高雄相遇的一切。高雄這座四季恆溫、烈日如火、充滿人情的島嶼南方大城,養育了我的大學歲月,讓我以貼近在地的視角觀看她的容貌,也試圖讓社團(高科大映画社)超越學校圍牆,邁向高雄的電影社團。祈願在此時此刻的逆境下,能激發高雄思索並反省自己的集體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