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一個投射──安眠書店 第一季

衝著愛書人男主角的角色形象追看《安眠書店》第一季,這齣改編自美國作家 Caroline Kepnes 小說的新劇,是 Netflix 播映的年度壓軸重頭戲。當影像把文字所描繪的人物真實呈現,Penn Badgley 陰森的一顰一笑讓男主角 Joe 顯得更高深莫測,新銳演員 Elizabeth Lail 也賦予了女主角 Beck 既虛榮又迷惘的生命力。第一季十集,劇情推演緊湊,戲劇張力收放有致,懸疑中殺機四伏,一口氣追完令人大感過癮。

Beck 還在大學裡修讀創作學程,懷有作家夢的遠大抱負。Joe 從小被書店老闆收養,在書香薰陶之下,閱歷無數文學經典。當他們相遇,兩道莫不相識的靈魂因為書本而產生電流,傾談著彼此喜愛的文藝作品,總算找到知音分享所愛,卻迎來了一場控制與被控制的權力遊戲。

社群爆炸的時代,網路上的帳號都像一場自我展演,將生活瑣事上傳到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間接暴露喜好與行蹤,再加上人際串聯,社群網絡讓人快速掌握陌生人動態,只要點開檔案稍微滑動,就能略知對方身世。Joe 看透了手中黑鏡延伸善與惡,表現得避玩社群,其實深知社群使用法則。遊走於隱私消融邊界,他發揮了細膩敏銳的觀察能力,總是用高度理性的態度面對外在紛擾,儘管大難臨頭,也試圖保持鎮定,從當事人立場切換成旁觀者視角,用點聰明化解危機。

Joe 的聰明,摻和了前人智慧。在人生最具創造性的青春期,他經歷了一段幽暗的玻璃屋歲月,那緊閉狹小的地下室冷冽空間,書店老闆吼著他,要他懂得反省,並在書中找尋存在的意義。百般無聊之際,翻起一本又一本世界名著,一書一天堂,閱讀有助培養思辨能力,他的纖細感知便在這樣的情境下循序構築起來,內化成自己辨認他者性格的個案分析。與此同時,他也承襲了書店老闆威權式待人接物,玻璃屋成為他宰制人的秘密基地,把人關進裡面凌虐致死,是他的創傷變形,而他把這種以愛之名的綑綁愈演愈烈。

《安眠書店》第一季將細節隱藏在跌宕起伏的節奏中,每個角色都經過適當鋪陳,互相有承先啟後的作用,若說書店老闆形塑了 Joe 半輩子的人格,那麼鄰居孩童 Paco 則像是 Joe 的翻版,同樣在原生家庭度過不快樂的童年,埋首書裡挖掘人性貪嗔痴。Joe 透過《基督山恩仇記》教導 Paco 領略復仇與寬恕,Paco 讀完後充滿疑惑地說,花費二十四年才完成復仇算什麼?經典大作所提供的故事軌跡,在稍縱即逝的社群時代中,顯得緩慢而冗長,當代人已然追求速戰速決。

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心志的產物。一個人在感情上重道覆轍,他所戀上的對象,都會是某個致命傷的轉化,供他繼續投射想像。Joe 目前交往的女友中,唯獨 Karen 是特別的存在,她的交友圈乾淨、個性獨立,甚至在她和 Beck 巧遇時的一番話,她看透了道貌岸然 Joe 背後的血腥。這對 Joe 而言,儘管他們能一起共度美好時光,卻少了點生活樂趣,似乎安定不在 Joe 的人生規劃當中,刺激的你來我往才是他嚮往的世界。

從前女友 Candace 到 Beck,Joe 成為了連續殺人狂,在他佈下的這張網裡,每個人都繞著他打轉。編劇精確地捕捉了他的神韻,也將繼續交代他與 Candace 的前因後果。第一季看似化解了風雨危機,卻埋伏了未爆彈尚未點燃,比方說員警一旦展開調查,能否挖掘驚人資料;又或者漸漸成熟的 Paco,能否拆穿 Joe 的黑暗面。百密必有一疏,讓人引頸期待往後戲碼,Joe 所建構的世界,穩固與崩解一線之間。

本文同步刊登於:
Funker Says 放克宣言 https://funkersays.com/2019/01/11/you-se1/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