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男孩 / Beautiful Boy
導演:Felix Van Groeningen
演員:Steve Carell、Timothée Chalamet、Maura Tierney、Amy Ryan
產地:美國
上映年度:2018年
人類埋首研發嶄新醫療技術,商店貨架上無數成藥,含下五顏六色多形多變顆狀粉狀藥物,身體病痛快速消散。這種短期奏效的藥,解救暫時亮警訊的器官,終將流出軀體,對如影隨形的心理傷痕無能為力。人沒有選擇餘地來到世上,生來徬徨,但凡呼一口氣,同時也遭受折難,一道道創傷劃過意識,成為陰暗面糾結內心。練習與自我憂傷對話,輕觸一碰即碎的脆弱靈魂,坦然看向陰鬱砌成的生命軌跡,時常耗盡能量。內外失衡,服藥以改造腦內運作,遁入幻象發夢,在煙霧飄渺中催生快感。此藥非彼藥,會沉澱於血液,讓人難以止息犯癮慾望。
孩童與家庭之間的羈絆,形塑半輩子人格。父母離異,使得Nic自幼獨自搭機往返兩地,漸漸醞釀其早熟思想,加上高度創作天賦,培養了專屬於己的審美觀點,左手寫作,右手繪畫,房間中一幅幅作品記錄童年時期才華洋溢,讀書成績同樣過人,看似達成主流成功價值,空虛卻伴隨歡聲而來。俊美臉龐隱藏敏銳心思,在亟欲發展個人主張的叛逆青春,再也承擔不起親緣控制,竭力突破名為家的牢籠。父親不明白為什麼Nic的書桌堆滿厭世書籍,字裡行間瀰漫虛無主義,文字縈繞苦悶氛圍,Nic將處境投射於書中主角,是百般乏味生活的心靈慰藉。兩相缺乏理解,控管式的陪伴,斷去維繫關係重要的快樂元素,落寞、猜疑、防備吞噬彼此情感。
人生傷心欲絕莫過於遭人遺棄,在焦慮無助時刻,蕩失意志,寄望能有個同類相互依存取暖,將漂泊多時的軀殼打撈上岸,感受人體溫度,緩和孤寂。當Nic打電話向父親訴說想回家的真切渴望,卻被父親狠狠拒於門外,話筒那頭傳來至親冷酷抵抗,徹底搗碎了Nic的心。城市夜晚霓虹閃爍,映照疲憊空殼下垂死身影,飄著流離失所的遊魂擺盪於混亂漩渦,暗中毀滅僅存氣力。
本片人物零碎關係好比插敘劇情,每個人都在試圖拼湊殘缺的愛。「修補千瘡百孔的破損」貫穿全片,在尋找轉機的過程中經歷數次失落,絕望與期望起伏跌宕,任誰也無法置身事外,怪罪責任使得事情僵化,錯過傾聽對方的機會,遺憾接續而來。人們唯有反詰自己,省思造就距離疏遠的前因後果,探觸累積已久的各種盲點,將敗筆驅為動力,舊地重訪,在寧靜祥和片刻透過書寫昇華愁緒,方有希望燃燒餘燼,化作熱能溫潤你我。
《美麗男孩》改編自Sheff父子雙文本,原著銘刻兩人深刻感悟。這層意義上,文學不僅是電影取材對象,更捕捉了幽微內在,溫柔與崩裂在這段療傷之旅中交替上演。電影具象化角色性格與情感,或激烈或平靜的神情迴盪於多首迷幻配樂,成就故事另一道風景。身為觀者,凝視他人疤痕,痛心疾首以致失語,私人創傷旋即降臨,陷入觀影後遺,徒留想像再造詩篇。
本文同步刊登於:
Funker Says 放克宣言 https://funkersays.com/2018/12/11/beautiful-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