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愛聽的國語流行歌,隨著時光的轉換消逝,都被新接收的旋律一一疊過去了。舊的專輯,堆在臥室裡最不起眼的角落,上頭還壓著幾本厚重的參考書,播放器許久未吸它們入內,不知道那些曾經陪伴我睡眠的CD,會不會像掉了零件的音樂盒,殘缺不全,音符脫序,偶爾還發出吱吱吱的聲響,提醒我對以往的最愛有多殘忍。存在電腦軟體裡的舊播放清單,要不是更新時自動消失,就是無心聆聽,藉著佔據記憶體的理由,早已銷毀得一乾二淨。
唯獨這一首,無論我換過幾支walkman或手機,都一定會騰出空間讓它安好的駐進去:王菲1998年《紅豆》,收錄在【唱遊】專輯的第九首歌。忘卻了是什麼情況下首次聽這首歌,琅琅上口K歌之故,聽一次便恆久記起來了。《紅豆》不若當今人們寵愛的情歌那般撕心裂肺,也不像刻意販賣慘情的苦情歌,是一首十分輕柔的情歌,簡簡單單的編曲,更能引出心裡悠長的思念。
林夕筆下歌詞三千餘闕,聽眾自有心水之選,而《紅豆》是我的十大歌曲之一,它除了是我十分喜歡的流行歌曲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意義,正是因為《紅豆》,我得以知道林夕這位才氣無雙的填詞人,可以說,《紅豆》為我接觸林夕作品的起點。「還沒為你把紅豆 熬成纏綿的傷口」,多麼巧妙的意象運用呀。
假如歌曲有國語和粵語兩個版本,在歌詞的意境和用句上,通常我覺得粵語版勝過國語版,像是陳奕迅《富士山下》所傳達的內容與涵義就遠超越其國語版《愛情轉移》,又如《明年今日》結尾的安排亦深沉過《十年》,容祖兒的招牌歌曲《心淡》在歌詞韻味和流傳度上都better than《棄權》好多倍。然而,《紅豆》對應到《償還》,我會認為前者大於後者,是難得的國語版大於粵語版。
有時候 有時候 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 都有時候 沒有甚麼會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時候 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等到風景都看透 也許你會陪我 看細水長流
音樂繞樑,即使不留意歌手唱什麼,重複的字句也會漸漸地影響價值觀,所謂潛移默化,大抵是如此吧。我對感情的看法,《紅豆》的副歌給了我啟發,沒有東西是無常的,偏好的專輯會膩,遇到的人終究會離開,再清楚不過「一切有盡頭」這道理了。但卻願意獨自等待,一個人迷走在從前踏過的街,然後搭上熟悉的公車到你的活動範圍,見不到面,也想著周圍的影子彷彿是你,「等到風景都看透」,回首一望,真實上演張愛玲所描述的愛,「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本文同步刊登於:
IIris Chen http://iirischen1997.blogspot.tw/2015/02/blog-post.html